2012年10月10日晚,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觀眾席鴉雀無聲,陷入一種異常的寂靜。聚光燈下,她似乎還沒從歌劇中人物角色的悲傷情緒中脫離出來。她的神色哀婉,眉目悲切,深情自然、圓潤飽滿、松弛有度富有張力的音色和全身心投入真摯情感的表演把歌劇中的人物角色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她的表演與歌劇中的人物命運共沉浮,同悲喜,充分展示了一位世界大師級女高音演唱家經(jīng)年累月沉淀下來的深厚藝術(shù)功底。
眾所周知,音樂廳不同于歌劇舞臺,沒有龐大的空間施展肢體的情感表達,也沒有能體現(xiàn)出歌劇中人物、故事和時代背景的道具供觀眾關(guān)聯(lián)想象。在音樂廳不太寬大的舞臺上,在樂團的簇擁之中,掌寸之間,她卻憑借天籟一樣清澈透亮的嗓音,極度富有濃厚感染力和巖漿奔涌、靜水流深般極具抒情力量細膩感人的表演,不差分毫地對歌劇人物形象拿捏自如。她的嗓音或高亢奔放,或淺吟低唱,聲若春雷的石破天驚,又有聲若游絲綿延不絕的蕩氣回腸;她一蹙眉,一側(cè)身,一回首,神情里飽含了劇中人物瞬間百變的感情更迭翻涌,深深牽動著臺下觀眾的心,人們隨她精妙絕倫的演繹歡喜和憂愁。
正如她所說,她是用靈魂在歌唱。正是由于對劇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對歌劇事業(yè)的無限熱愛,使她每一次詮釋不同的角色都能完全融入其中,即使最普通的唱段也能做出使人驚艷的藝術(shù)處理,經(jīng)她演繹的角色都極具鮮活的個性生命力,是她賦予了歌劇中的人物讓觀眾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的靈魂。由此,當西方知名媒體毫不吝惜地評價她“具有鉆石般閃亮的聲音”、“歌壇巨擘”、“最完美的角色詮釋”時,也就不以為奇。
時間回到2012年10月10日晚,對于眾多喜愛歌劇的觀眾來說,這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永久難忘的夜晚。由她領(lǐng)銜中國三大女高音于中國國家歌劇院音樂廳聯(lián)袂演出,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無比精彩的歌劇饕餮盛宴。
當樂團的聲音戛然而止時,觀眾才從《孤獨寂寞我被人拋棄》(選自普契尼歌劇《瑪儂萊斯科》)的悲傷沉浸中舒緩過來,繼而爆發(fā)出熱烈經(jīng)久不絕的掌聲。
她對觀眾再三微笑,款款致意,然后落落大方地離場,等待為觀眾獻上下一出更為精彩的演出。
她就是孫秀葦,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際著名歌劇大師,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授,現(xiàn)任北京風華國韻聲樂歌劇教育中心校長。
在昨晚的演出中,孫秀葦老師攜手另兩位知名女高音演唱家么紅、沈娜為觀眾演唱了眾多知名歌劇片段,包括《蝙蝠》、《埃爾納尼》、《弄臣》、《波西米亞人》、《鄉(xiāng)村騎士》、《浮士德》、《瑪儂萊斯科》、《托斯卡》、《命運之力》、《卡門》等,以及中國知名歌曲《小河淌水》、《絨花》、《搖籃曲》、《我愛你中國》等,她們精湛的演唱技藝讓觀眾深深陶醉,音樂廳整晚雷鳴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演出由氣勢恢宏磅礴的交響樂《卡門大進行曲》拉開序幕,以中國三大女高音和三大男高音合唱《茶花女》的選段《飲酒歌》結(jié)束,整場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
在國際歌劇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孫秀葦老師雖然已與先生定居瑞士,但為了提攜國內(nèi)青年聲樂家和推動國內(nèi)聲樂歌劇事業(yè)的發(fā)展,每年她都會不辭辛勞趕回國內(nèi)參加演出和開展講座,并不是因為盛情難卻,而是出于對歌劇的無限熱愛。她說,目前國內(nèi)的聲樂歌劇水平和國際尚有很大差距,她愿憑她的微薄之力為祖國的歌劇文化事業(yè)出一份力,感恩社會,回報社會。而由孫秀葦老師集社會之力建立的北京風華國韻聲樂歌劇教育中心本著普及藝術(shù)教育事業(yè)為前提,推廣特色文化傳播新理念的精神,致力于專業(yè)的聲樂藝術(shù)考前指導,幾年來向國內(nèi)著名音樂院校輸送了大批音樂人才,在社會上廣受贊譽。